查看原文
其他

【5.12护士节特辑】巴桑顿珠:我国第一位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


她们,是热爱生活,向往阳光的白衣天使,


她们,是驱散阴霾,怀抱温暖的提灯女神;


他们,是青春无悔,魅力四射的“男丁格尔”,


他们,是追逐梦想,勇立潮头的时代骄子。


他(她)们,只是无数医护工作者的小小缩影。


2019年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来,四川共有四位护士获得“南丁格尔”奖章。


5月12日,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。


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,让我们努力回望那些难忘的岁月,让我们再次倾听那些感人的故事,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四个骄傲的名字:杨必纯、巴桑顿珠、杨秋、成翼娟。


本期将推出我国第一位获得“南丁格尔奖”的男护士,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藏族护士——巴桑顿珠。



人物名片



巴桑顿珠,男,生于1951年,甘孜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,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、党总支副书记,曾历任手术室护士、护士长、护理部主任等近40年,从事一线护理工作30余年。先后参与10余次灾害救援。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,他通过对医院护理体制改革,开办藏语言培训班,解决汉族医生不懂藏语的难题。2003年8月,巴桑顿珠荣获国际护理界最高奖——“南丁格尔奖”,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该奖的男护士,同时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藏族护士。2012年,年近七旬的巴桑顿珠退休后,在州医院当起了翻译和导医,发挥余热,继续守护高原百姓健康。




▲2009年,天安门阅兵邀巴桑顿珠观礼


无论是在护理学校还是在医院,女护士这一群体人们并不陌生,温柔善良是她们的代名词,但当一位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成为护士后,他的工作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?


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男护士,他叫巴桑顿珠,是中国第一位获得“南丁格尔奖”的男护士,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藏族护士。


2015年,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甘孜州人民医院分队成立。2016年、2017年,这支护理服务队连续两年被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评为“先进志愿服务队”。


如今,这位“男丁格尔”已年近古稀,依旧忙碌在甘孜这片广阔的土地上……


男子砍柴受伤

他策马飞奔现场


巴桑顿珠出生于四川省康定县甲根坝乡一户农牧民家。


1973年,从学校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手术室,担任手术室护士。


工作中,他从不挑活儿,面对苦活累活,他总是冲在最前面,将自己作为男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因业务突出,他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护士长、护理部主任。


他心中有患者,把病人当亲人一样对待。


一次,巴桑顿珠接到任务:护理重症监护室的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。喂药、打针、翻身、擦背、洗脸、洗脚、帮助大小便……


三个月后,老人的身体奇迹般地逐渐好转,出院时,老人拉着巴桑顿珠泣不成声:“是您给了我第二条生命,谢谢啊谢谢!”


圣洁的雪域风光使无数人心生向往。然而极地严寒的气候、不便的交通、落后的医疗条件,让看病难成了农牧民和医疗工作者的一块心病。


一位叫扎西的患者,上山砍柴禾时,被反弹回来的柴刀砍伤了左额颞部,当即血流如注。巴桑顿珠获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在乡卫生院借了缝合针线等简单器械,策马飞奔赶到现场。当时患者已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症状,神志模糊。


他迅速为伤者消除深至颅骨创面的血凝块,结扎被砍断的血管,缝合伤口。待其神志渐渐地恢复正常,又将其送往乡卫生院进一步治疗,而巴桑顿珠自己却忙得忘记了吃饭和休息,累得汗流浃背。


2005年,担任医院副院长期间,巴桑顿珠将护理人员派往上级医院学习,并在州医院成立整体护理指导小组。在他的策划下,州医院成为全州第一所开展整体护理试点的医院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整体护理这一新的护理模式被当地护理同行所接受。


救治冻伤牧民

他骑马跋涉一整天


1973年,炉霍县发生7.9级强烈地震。


 “哪里有灾害,我们州医院医疗队就出现在哪里,在哪里吹起冲锋号角。”


回忆起那段冲锋陷阵的往事,巴桑顿珠记忆尤深。


地震发生后,经过一天的路途颠簸,巴桑顿珠和同事们不顾饥寒交迫,不顾余震的危险,借助手电筒和火把的微弱光线,在残垣断壁下,立即对一个个伤病员进行救治……


经过7个日夜的连续奋战,救治了各类伤病员300多人,挽救了50余位伤病患者的生命。


1985年冬季,甘孜州出现了长达半个多月的降雪天气,重灾区石渠县大量人畜冻伤冻死。巴桑顿珠再一次随救灾队伍来到了灾区。


在雪高齐腰的茫茫雪原上,他骑着马艰苦跋涉了整整一天,救治了30多名冻伤牧民群众,并协助解救受困群众近百人。


巴桑顿珠共经历了十多次灾害救援,一次次主动请缨,一次次跋山涉水,翻越高山河流,深入香巴拉深处,让藏区群众在受灾后得到了家人般的护理和关爱。


2010年巴桑顿珠主持召开全州首届护理管理培训会


担任翻译和导医

牵起藏汉医患情


二十年前,巴桑顿珠便发挥自己懂藏语和汉语的优势,利用休息时间为前来就医的农牧区群众担任翻译和导医,帮助患者做各项检查治疗和办理入院手续,还会偷偷帮没钱看病的乡亲付钱……


如今虽已退休,但他对做导医和翻译这两件事却不愿放手,反而越干越起劲,来找他的百姓越来越多,一天至少有4—5位需要接待,一位患者陪下来需要2个小时。


一位妇女下大雪时上山挖虫草,不慎滑倒左手骨折,要前往医院看病。一大早,冒着小雨,巴桑顿珠便在大门口等待,陪同妇女包扎伤口、开化验单、做CT检查、与医生沟通……完成就医全过程。


一位70多岁的患者,因为止不住流鼻血,来到医院就诊,在与医生沟通过程中,因为语言不通,两人出现一些矛盾。听闻消息的巴桑顿珠冒雨赶到医生就诊室,不一会儿便解决了问题。晚上回去,他因感冒在床上躺了两天。


他的无私付出和以身作则,让更多的藏民理解了医护人员的不易。


为了进一步改变医患沟通难题,在任期间,巴桑顿珠通过举办藏语言培训班,为汉族的医护人员教授藏语,三期培训班结束,全院医护人员基本掌握了藏族的日常用语,方便了医患之间的沟通,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。


他一直坚持做导医,也是想看到更多的医患和谐场面。



内容整理自大众健康报

文/范川、徐咏秋



季小微猜你喜欢


男子天天跑步锻炼,半夜却被送进ICU,这个致命疏忽很多人都会犯

“提灯女神”古稀之年抗癌、夺冠,她说:我要优雅地老去

好消息!在定点医院做手术,四川贫困白内障患者可获补助1400元

防控学校“小眼镜”,四川将启动教室采光照明抽检工作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